在新版的Excel中,"IFS"是一个全新的公式功能,它的出现旨在解决传统“IF”函数在嵌套使用时复杂的痛点。今天,我们将深入探讨并对比这两种公式在实际应用中的使用技巧。
首先,我们来看一下它们的基本用法。
1、基本用法对比 在传统使用中,"IF"函数的公式结构如下: =IF(条件,条件为真时显示的结果,条件为假时显示的结果) 例如,如果我们输入如下公式: =IF(1>0,1,2) 由于1大于0,这个条件是成立的,因此它会显示第二个参数的结果,即数字1。
而"IFS"函数的基本用法则是: =IFS(条件1,条件1为真时返回值,条件2,条件2为真时返回值,...) "IFS"允许我们使用多个条件,而且可以无限扩展参数,使得公式更加灵活。以如下公式为例: =IFS(1>0,1) 因为1大于0,这个条件是成立的,所以结果为1。
2、单条件判断使用 当我们需要进行单一条件判断时,比如计算员工的奖励表,根据员工的工龄是否大于等于3年,决定是否增加500元的工资,否则工资为0。使用"IF"函数,我们可以这样操作: =IF(B2>=3,500,0) 而如果使用"IFS"函数,其操作方式则是: =IFS(B2>=3,500,1,0) 这里的"IFS"第一层判断,如果工龄大于等于3年,则返回500元;第二层判断,如果没有满足第一层条件,则默认返回1,对应的结果是0。
3、多条件判断 在处理多条件判断时,比如根据不同的业绩水平,设定不同的提成档次。如果我们使用"IF"函数,就需要多次嵌套使用,如下所示: =IF(C2>=80,1500,IF(C2>=70,1000,IF(C2>=60,500,IF(C2>=50,300,0)))) 使用多个"IF"函数不仅公式复杂,而且括号的使用容易出错。
相比之下,使用"IFS"函数可以大大简化这个过程: =IFS(C2>=80,1500,C2>=70,1000,C2>=60,500,C2>=50,300,0) 在这里,我们同样没有写出"C2>=80",因为"IFS"函数会自动递进判断,当"C2"的值小于80时,会自动进入下一层判断,因此我们可以直接使用1来表示小于80的情况,对应的结果是300元。
通过上述对比,你是否已经学会了"IFS"函数的使用技巧?不妨亲自动手实践一番,加深对这一新功能的理解。